中新网福州12月5日电 (王俊毅)福州海警局5日对外披露,近日,该局在福州松下海域成功查缉1艘暴力抗法违规渔船,抓获违法嫌疑人3名。
图为嫌疑船企图通过大角度转向的方式进行逃窜。执法记录仪截图
图为嫌疑人指认其抛投的缆绳。王俊毅
图为嫌疑人指认所捕捞的渔获。王俊毅摄
图为嫌疑人指认所使用的拖网。王俊毅摄
当天,福州海警局长乐工作站执法艇在长乐松下海域巡护“海峡光缆1号”海缆路由时,发现有一艘渔船疑似在海缆路由500米保护区范围内开展拖网作业,对海底光缆安全造成威胁,海警执法员立即通过喊话责令该渔船停止作业并停船接受检查。
但该渔船拒不接受指令,采取连续大角度转舵的危险航行方式企图逃避海警检查。在逃逸过程中,该船船员多次抛投渔获物、渔网并还割断船尾的拖网企图销毁证据,还手持扁担与执法人员对峙,使用暴力手段阻止执法人员登临检查。
经过近半小时的追击,海警执法员找准时机跳帮,强行登临该船并控制船上3名船员。经查,该船运载一批渔获物约30公斤,涉嫌在底拖网禁渔区内非法捕捞。同时,违法嫌疑人还涉嫌在海底光缆保护区内违规生产作业,在海警舰艇依法查缉过程中,其暴力抗法行为严重危及海警执法员和自身安全,涉嫌阻碍执行职务。
目前,福州海警局已依法将涉案船舶及人员进行扣押,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完)
中新网南京12月5日电 (记者 杨颜慈)记者5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中国、黎巴嫩、法国、美国古生物学者在距今约1.3亿年前的黎巴嫩琥珀中发现了两枚远古雄性蚊子化石。这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蚊子化石。
这项发现还证明了在蚊科演化的早期阶段,雄性的蚊子也是吸血的,并揭示昆虫的早期吸血行为比人类想象的更为复杂。
琥珀中雄蚊背面视图。 南古所 供图
科研人员介绍,蚊子是一种广为人知的吸血昆虫。在此次研究前,最早发现过约1亿年前的蚊子化石。
据悉,本次发现的蚊子化石来自白垩纪,这将蚊子的化石记录提前了近3000万年。
科研人员经过多年艰苦的野外工作,发现并采集了上万枚黎巴嫩琥珀,其中筛选出2枚保存完整、精美的雄性蚊子化石琥珀。
琥珀中雄蚊口器细节图。 南古所 供图
研究人员通过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先进科学仪器的仔细观察,发现这两只雄蚊均保存了特有的刺吸式口器:包括呈尖锐三角形的下颚及延长的具有小齿的构造等。现今雌蚊具有刺吸式口器用于吸血,而雄蚊口器退化则多吸食花露。此次发现的雄蚊刺吸式口器推测在1.3亿年前雄蚊也是吸血昆虫。
早白垩世黎巴嫩琥珀蚊子化石的生态复原图。 南古所 供图
虽然分子生物学证据暗示蚊科起源于更古老的侏罗纪,但过去关于蚊科最早的化石记录来自距今约1亿年前的白垩纪中期。此次发现的琥珀化石中的两只雄性蚊子距今约1.3亿年,将蚊子的化石记录提前了近3000万年。
研究团队介绍,这两枚珍贵的远古蚊子化石,也为后续更细致地研究蚊子从何而来、如何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完)